在校园的绿茵场上,一群身着统一运动服的身影正挥洒着汗水——他们是永乐小学体育队的队员们。这支由学校倾力打造的少年军团,不仅承载着孩子们的运动梦想,更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面旗帜。从清晨的晨练到傍晚的训练,从校内的热身赛到区级的竞技场,永乐小学体育队用行动诠释着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强”的体育精神,书写着属于少年的青春篇章。

永乐小学自建校以来便将体育教育视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。2015年,学校正式组建体育队,初期仅涵盖田径、篮球两个项目,队员不足30人。经过近十年的发展,如今已拓展至田径、篮球、足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五大项目,注册队员达120余人,形成“普及+精英”的双轨培养模式。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场地维护、器材更新及外出参赛,为体育队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。
体育队的成功离不开专业的训练体系。学校聘请 former 专业运动员担任总教练,并邀请区体育局专家定期指导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,教练组制定了分层训练方案:低年级侧重基础体能与兴趣培养,通过游戏化训练激发运动热情;高年级则强化专项技能与战术配合,引入数据分析工具监测队员体能变化。例如,田径队采用“周期训练法”,每月设定不同训练重点,赛前两周进行模拟比赛环境训练,有效提升队员临场发挥能力。
近年来,永乐小学体育队在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。在2023年XX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中,该校田径队包揽男子800米、女子400米等6个单项冠军,团体总分位列全区第二;篮球队能在落后15分的情况下完成逆转,最终夺得小学组亚军,其团队配合与拼搏精神赢得观众一致好评。足球小将们更是凭借细腻的技术和顽强的斗志,连续三年蝉联区“校长杯”足球赛冠军,成为区域内公认的“黑马球队”。
最令人难忘的是2022年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的男子4×100米接力赛。当时,永乐小学代表队处于第三棒交接时因失误暂时落后,队长李明迅速调整心态,在最后一棒发起冲刺,最终以0.02秒的优势夺冠。“那一刻,我们不是一个人在跑,而是一个团队在战斗!”赛后,队员们在领奖台上相拥而泣,这一幕也成为学校体育精神的生动注脚。

长期系统的训练让队员们身体素质显著提升。据学校体检数据显示,体育队队员的肺活量、立定跳远等指标均优于同龄学生平均水平,近视率较普通班级低12%。更重要的是,许多队员养成了每日锻炼的习惯,课余时间主动参与跑步、打球等活动,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。
体育不仅是身体的锻炼,更是心灵的淬炼。在集体项目中,队员们学会了分工协作:篮球前锋负责突破得分,后卫则承担防守与传球任务;足球守门员需与后卫紧密配合,共同抵御对手进攻。此外,训练中的挫折也培养了他们的抗挫能力。曾因受伤退出省赛的小球员王浩,康复后主动申请担任替补,并在后续比赛中替补上场贡献关键进球,其坚韧品格令教练感动不已。
为进一步扩大体育影响力,学校计划于2024年举办首届“永乐体育文化节”,设置亲子运动会、教职工挑战赛等项目,让更多家庭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。同时,利用校园广播站、公众号等平台宣传体育故事,拍摄《我的运动日记》系列短视频,展现队员们的训练日常与心路历程。
学校正积极探索“体教融合”新模式,与区业余体校建立合作关系,为有潜力的队员提供专业训练通道。目前,已有3名队员入选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库,未来有望向省级乃至国家级赛事进军。与此同时,学校强调“运动与学习并重”,要求队员们在保证学业的前提下参与训练,实现全面发展。
从绿茵场的奔跑到领奖台的荣光,永乐小学体育队的故事仍在继续。在这里,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坐标,每一次挥汗如雨都将成为成长的勋章。正如校长所说:“体育的本质是育人,我们希望孩子们在运动中学会坚持、懂得合作、收获自信,这才是体育给予他们最珍贵的礼物。”
(本文配图建议:训练场景照、比赛瞬间照、获奖合影照、队员采访特写照,可通过视觉元素增强文章感染力。)